新闻中心

    NEWS

  • 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
  • 电话:+86-0000-00000
  • QQ:987654321
  • 邮箱:987654321@qq.com
  • 联系人:王小姐

5所北京名校破局申请季:顶尖大学并非挑选“卷王之王”


时间:2023-01-08 15:18:14  来源:  作者:

今年,北京国际化学校的早申放榜尘埃落定,喜忧参半。

喜得是,北京学子早申请阶段共收获48枚藤校&Top10的offer,总体和去年持平,继续引领全国。其中北师大实验共拿下16枚offer,仍是升学“王者”。

鼎石连续两年早申拿下耶鲁offer,稳固“民办第一”;

北京四中获得一枚加州理工、清华附中国际部获得一枚MIT;

北京101中学国际部获得两枚斯坦福;

北京王府拿下1枚康奈尔……


忧的是,纵观今年全国整体数据,2023届早申藤校&TOP10大U的offer仅为256+枚,相对2022届的312+封,骤降近22%!

随着申请越来越卷,大家拼活动、拼竞赛,堆砌各种证书奖项,在爬藤必备清单上逐一打勾,但这真是我们选择国际教育的初衷吗?

在这个最冷最难的早申季之后,很多家长都开始反思:以爬藤、冲牛剑为终的规划道路,会将我们的孩子带向何方?


美本招生官,看重什么?

今年早申,北京鼎石收获耶鲁、布朗录取,再次奠定了“北京民办标杆”的位置。

鼎石招生主任Chris McCool先生,从事招生工作的20年里,曾面试过超6000名学生。在这个申请“冰川季”,他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剖析:美本招生官,究竟最看重什么?

Chris引用了从事美国高校招生工作40+年,2020 Muir Award(该奖项由全美大招生官协会颁发给最佳高校招生领域专业写作者)获得者John Boeckenstedt在《8件我希望每个人都了解的大学招生的事》的两大见解:

见解一:“标化考试成绩不代表学术成就。”

虽然美本招生官非常重视标化成绩,因为这或多或少衡量了学生的情绪控制、处理速度,以及备考和刷题能力。

然而,这些能力也许对于大学而言,并不是最为重要的。


见解二:“招生数据意味着学生现状,而非最终培养结果。”

在上世纪90年代《纽约客》杂志上,写出《引爆点》《异类》等畅销文章的作家Malcolm Gladwell发表过一篇关于大学招生的精彩文章,详细阐述了选择性效应和处理效应:

“你并不是通过上模特训练学校变漂亮,你首先需要天生丽质才能通过选拔进入模特训练学校,此为选择性效应;你并不是通过选拔进入海军陆战队,而是通过训练让你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军陆战队队员,此为处理效应。”


完整版本John Boeckenstedt在《8件我希望每个人都了解的大学招生的事》也值得一看

1、Admission is not a process of skimming the "best" off the top.

大学招生官看申请的过程,并非挑选“卷王之王”

2、Of course we think about money.

大学当然考虑收益,但我们的底线是:收益不是办学的驱动力。

3、Graduation [Admission statistics] rates are inputs, not outputs.

招生数据意味着学生现状,而非最终培养结果。

4、We don't really live in a meritocracy.

美国大学并非完全是精英教育。

5、Standardized tests aren't academic qualification.

标化考试成绩不代表学术成就。

6、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need-blind admission.

并不存在“真正的”need-blind录取政策。

7、We don't always set the agenda, but we're expected to carry it out.

我们不总是设置计划,但我们期待按计划进行。

8、Admission isn't a crap shoot, but it ain't rocket science either.

录取并非全靠运气,但也不是那么艰难。

需要领取完整英文版PDF,可添加小助手棒棒君

只会做题刷题,所有成绩都是优,在SAT考试里取得非常高分数,在班上或全国竞赛中排名非常靠前的孩子,真的是大学和我们家长所期待的孩子吗?不否认这些是很好的特质,但大学更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。

比如说,是否具备反思精神和服务意识,在服务项目里能否有积极投入,学生能否让老师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充满称赞,在面试中展示自己好奇心等。

“我们希望学生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申请者,更重要的是一个优秀的人”,学生需要被正确的引导,否则观念就会变得非常僵化。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成长性思维模式,引导长期的个人发展。

大学并不是期待孩子在申请简历中展现出自己有多么完美、取得多少成就,他们想要寻找:

为自高中以来取得持续的成长而感到兴奋的学生

实现自我成长并为所在社区做出贡献的学生

专注于学习旅程并不拘泥于一个目标的学生

这些“万变不离其宗”的标准,为焦虑于升学录取的学子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。


△鼎石校园(鼎石学校韩万达老师摄)


热爱和真诚,究竟该如何体现?

了解了大学的录取标准后,普通学子又该怎么做?

北京赫德中学部升学指导老师Nala Sun分享了这样一个“普娃故事”,小A在学习成绩并非特别出色的情况下,最终申请的5所大学都给了他录取:

小A成绩中等偏上一点,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特别优秀的孩子,但他有个特别强烈的兴趣爱海——打篮球。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学习,就是打篮球。从初二开始,哪怕下雨,每天也要去篮球场打2小时。(听到这里,似乎有那么点耳熟。)

在Nala老师在引导下,小A开始探索国外体育管理专业,这个专业结合了体育和商科,无论在英国还是美国都相当热门且成体系。但文书究竟写什么,如何在5-10分钟里让招生官看到你对体育的兴趣?

Nala给小A的第一个建议:文书一定要开门见山,开头第一句即“我是一个疯狂的篮球迷“。招生官看每份文书的时间有限,要在开头就发出信号,告诉招生官我意向的专业。

第二个建议,更类似帮助小A自我探索:Nala反问小A:“既然你说你是一个疯狂的篮球迷,那在篮球方面都做了什么事情?“

小A表示:“除了打篮球,每晚都会刷NBA新闻。我很喜欢的一个NBA球员最近在闹转会。他技艺高超,总是能在球队落后的情况下扭转局势,深受老板青睐,但同时他脾气特别大,情绪不稳定。因此老板很犹豫是否要让他转会。“

Nala:“你可以把该球员的比赛数据总结在文书里。接下来,你可不可以大胆预测下,如果你是这个老板,是否会同意这个球员转会?“

小A:“他的不满很大程度源于薪资未达到预期。如果我是老板,我会跟他沟通涨薪并稳住情绪,并提出希望他能够在接下来的比赛里拿到更好成绩“

在他提交申请后的两周,该球员转会结果尘埃落定,和小A分析的一摸一样。最后他也成功收获5所申请大学的全部录取。


当孩子真正热爱一件事情时,他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。相比于精心“包装“的文章,出于热爱的表达才是打动招生官的最大底气。

“我们的工作有一个最明确、最清晰的目标:帮助学生获得满意大学的录取。但申请逻辑是,先带学生找到职业兴趣,再倒推到大学和专业,最后确定高中应该选的课程。“

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自我探索和大学探索,Nala老师还推荐了两个比较实用的升学指导平台BestieU和Cialfo。

为什么使用BestieU这个平台呢?

第一,它提供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,这是目前最主流的,在美国中学里有百年历史的测试系统,BestieU提供该测试帮助9-10年级的孩子找到职业兴趣。

第二,BestieU提供强大的大学探索服务,系统里有全世界16,000多所大学的信息,学生可以通过地理位置,专业设置,世界排名去检索大学。每个大学设置的专业,需要考哪些科目,达到什么成绩,雅思托福需要多少分,在这个系统里都可以查询到。


“最近我也发现,大部分学生在申请前,对申请的大学了解是远远不够的。你想去的大学在哪里,它所在的城市或乡村叫什么名字,距离最近的大城市是哪个,和中国通航的机场又在哪里?

我们要帮孩子搞清楚,TA希望在一个大城市还是安静的小城镇生活学习?学生要先找到一张TA最有代入感的照片,去想象自己身处其中的感受,引导孩子找到最想去这所大学的一个理由。”

另一个值得推荐的平台就是Cialfo,在疫情期间,提供英美大学的线上说明会。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与大学招生官沟通互动,让招生官更早了解到学校和学生,在申请过程中对我们的孩子更加认可。


3-4年的高中生活不应该是画个表格并逐一打勾,更应该是个探索过程。Nala老师列出的四年制升学规划时间轴,可供各位家长参考,黄色为大学探索,绿色为职业兴趣探索,粉色为备考时间。


大学探索(黄色):

9年级开始就应该了解世界各国大学,设定基本目标(包括雅思/托福分数、A level/IB课程选择,相对模糊的目标学校和专业),10-11年级需要做广泛的大学探索,参加招生官的说明会,有选择地参加夏校。进入12年级,递交大学申请。

职业兴趣探索(绿色):

9-10年级通过BestieU每半年做一次职业兴趣测试,根据测试结果,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俱乐部,并在不断尝试中清晰自己想要什么。

备考时间(粉色):

9年级开始要准备托福/雅思备考计划,每年4月底到6月中旬参加IG、A level、IB等课程国际统。暑假继续提升托福/雅思,部分学生也可以去考SAT。


以终为始的教育,申请远不是终点

在国际教育“鸡娃圈”里,一直盛行“以终为始”的教育理念。最开始是以“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”为终,后来逐步演变为以进入“牛剑藤”为终。

在越来越卷的竞争环境里,不仅孩子感到迷茫,连家长也怀疑自己选择国际教育的初衷。

有能力考进“牛剑藤“,通过大学调研后也认为这些学校跟自己很匹配,当然值得高兴。但如果只是觉得”排名越高的学校就越好“,不考虑是否适合而盲目追求名校,并且相信”一定要去做什么事情,才能录取到什么学校“,这种价值观很难说是正确的。

牛津博士&三娃妈妈,北京王府学校学术校长郑真博士在直播中提到:

如果我们只关注孩子短期的学业成绩,忽略人际关系、家庭关系,这些对孩子良好人格形成很重要的因素,那么阶段性的好成绩可能会以终身幸福作为代价。”


△王府学子受邀参加日内瓦模联

哪怕我们把时间轴拉长,关注孩子长期的学业表现,实际上我们也会把原本丰富独立的孩子变成一个机器。当孩子缺乏更高价值引领的情况下,通常会以外部价值作为唯一追求目标——在学生时代,它是分数;当孩子走入社会之后,它就是金钱。


而学业表现绝不应该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,正如北京英国学校BSB校长Jayne Needham女士分享的:

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最佳成绩,但我们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到达他们有能力达到的最高水平。我们会为进入顶尖名校的学生感到开心,同时我们也为每个通过IB大考并进入世界各地不同大学的孩子骄傲。“

那如何才能不被“以牛剑藤为终“的价值观洗脑呢?北京凯博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博士提出——与目标共生。

学生要为梦想执着,像导弹一样,不达目标绝不爆炸,但到达目标也不爆炸。导弹的目标不是命中,也不是摧毁,而是一生都要去追求。”

在这个A和A*满天飞的年代,解决方案不是让学生去做更多附加题培训,搞更多竞赛。要去做减法,让学生有终极追求。


△凯博的图书馆

刘博士曾和剑桥教授交流过,很多家长和中介机构都存在一个误区——在牛剑面试时,教授想看到被热情点燃的孩子,除了成绩外,还有自己的事业和梦想。那些只是把剑桥当作跳板,混到博士文凭后就再不干科研的人,可能并不是他们青睐的孩子。

当早申结果尘埃落地后,想必每个选择走国际教育的家庭也开始重新思考,当初选择踏上这条“少有人走的路”的初衷是什么?

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广阔的视野?为了让孩子有时间和经历去追寻自己的热爱?为了让孩子有更多元更思辨的思考方式?……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答案。 

电话:+86-0000-00000
邮箱:987654321@qq.com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
Copyright © 最新平台出租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11111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