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    NEWS

  • 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
  • 电话:+86-0000-00000
  • QQ:987654321
  • 邮箱:987654321@qq.com
  • 联系人:王小姐

扬大外语学院结合专业“传承非遗”:中外融合探索运河文化活力


时间:2018-08-04 21:37:39  来源:  作者:

7月30到31日,扬州大学外语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省级社会实践调研团队,围绕“新时代、新功用、新思路:中外比较视域下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传统音乐类‘非遗’传承”这一主题,开展专题实践调研。团队师生深入乡村实地走访,了解淮安市金湖县国家级非遗项目秧歌号子、省级项目打排斧的保护与传承情况。

 

  此次淮安调研之前,团队成员头顶烈日,走访各地。走访了芦墟山歌发源地苏州市吴江区芦墟镇,探索山歌保护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路径;走进镇江,采访南乡田歌(秀山号子)传承人窦家顺及秀山号子所属村镇秀山村负责人,详细了解当地政府在保护非遗方面所起的作用;探访无锡,记录了吴歌传承人卞佳佳《春风吹来百花开》的影像资料。

  团队走访发现,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,往往与运河船民和河畔居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,有的在历史上发挥过指挥生产劳动的作用,有的是运河沿线文化生活的直接反映。“在木船两边一字排开,用斧头打击捻凿。为了防止木板缝隙渗水,我们可以采用油料、麻丝、石灰等材料作为填充物,镶嵌在船板缝隙中。操作时,捻凿敲击船体缝隙发出有节奏的声响,称为打排斧。”传承人张应良老先生亲自示范,耐心讲解,让团队一行人亲身体验了打排斧这一相对原始的生产劳动仪式,感受了独特的水乡文化。

 

  学院党委书记刘胜乐在与传承人深入交流时表示,“非遗”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。在保护与传承方面,学院会以展演、讲座等形式推进“非遗”文化进高校、进课堂。团队研究也要用新视角去看待非遗文化,考虑如何与现代接轨、与时代同步。

  记者了解到,在资料搜集研究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,团队还将发挥外语优势,使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优秀实践名册》线上数据库的英法文资料,对比中外文化,拓展视野,从中吸收、传承和发扬一些优秀做法,实现延续和发展“非遗”项目的目的,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。 

电话:+86-0000-00000
邮箱:987654321@qq.com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
Copyright © 最新平台出租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111111号